以上这些问题都属于
开学的心理压力调试范畴,
在5月16日“明礼通达心致远-2020年
乐从镇家长学校/心理健康课堂”的
首场线上讲座中,
杜铭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精彩的解答。
活动开篇,杜铭老师用对“智慧”二字的解读向大家提出期许:“智”是每天多一点知识,“慧”是每天清理自己的内心,人生在世,每天都要闯两“两关”,即“事情关”和“心情关”,内心通畅,事业才通达,期待大家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爱。
本节分享包含5个要点:
1. “改变的历程”看成长-战“疫”带给我们的思考;
2. 如何看待自我;
3. 成长的使命;
4. 人的四度出生;
5. 挫折是把双刃剑。
上述五个要点环环相扣,
为同学们正确地发现自我价值,
看待挫折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改变的历程”看成长
-战“疫”带给我们的思考
萨提亚的基本信念: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人们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外来的因素如突发的困难与挫折会打破系统平衡,个人原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破,现状也会被打破,生活的常态、舒适区面临突变。
此时,个体在认知和价值上都是混乱的,这种混乱会随着时间的持续,个体的应变逐渐内化,在初期时,整个过程是排异的,充满痛苦。但新的机遇也在形成,个体的知识、价值、行动重新整合,就会形成新的稳定现状。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经历的过程和上述类似。日常是学习生活,舒适的日常生活,突然被打断,本来准备欢度春节的我们几乎同一时间进入到自我隔离的状态。初期,我们惊恐、忐忑,几乎全部时间都在刷有关疫情的新闻,小小的事件也能绷紧大家的神经,看着日益增长的病患数字,我们对未来迷茫,缺少信心。
然而,政府的防疫举措逐步生效,大家信心逐渐恢复,对于出门戴口罩、不去人多聚集场所,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我们从初期的难以接受到后来成为自觉的行动,最后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经历了这个过程。随着开学的到来,在疫情假期中形成的“新常态”再一次被打破,同学们经历初期的迷茫与混乱是正常的,我们会逐步形成新的适应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以下一些要点:
一、学生的混乱困惑:与疫情相关的,对疫情的恐惧,对网络课程的不适应,不能外出,戴口罩不舒服,为了防止反弹,生活遭受很多限制;
二、原有的问题显露:时间管理、对未来迷茫、经济困难、人际交往、情感挫折、考试压力;
三、思考:国家可以很快的积极反应,迅速支援,逐步走向稳定的状态,个体是不是也要重新思考自我的价值,未来的目标,根据环境做出改变;
四、整合:学习新的经验就像去滋养一个婴儿,我们要形成新的经验体系,完成重生。
“自我”与“挫折”
每颗种子都会长成独特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禀赋和资源,要有一份自信,通过书本学习的时候,也要像社会、自然学习。不要因攀比忘记我是谁,我有什么资源。
抗挫力(抗逆力)正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能力之一。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在身处恶劣环境下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同时抗逆力也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且不断增强。抗逆力高的人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逆境。每当遇到挫折,我们可以围绕以下6个方面去反思:
一、稳定情绪,在变故发生的初期冷静下来,不因混乱而失去应有的理智;
二、合理认知,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清晰的分析与认知;
三、目标期待是否过高,要有自知之明,厚积薄发;
四、行动方案是否恰当,是否其他可能性;
五、挫折之外,我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