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成为当前头等大事。
疫情面前,
白衣天使和工作人员赶赴前线,
争分夺秒救治病人、运送物资。
而乐从镇的文艺工作者与学生,
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
备注:使用本设计素材须经作者本人同意
作者:庞朝辉
《春暖花开》
《戴口罩不做病毒传播者》
《恩重如山》
《蝠兮祸之所伏》
《胶囊》
《良药》
《没有过不去的冬天,也没有来不了的春天》
《同舟共济》
《宅安》
新春抗疫
曾庆江
注:作者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退休医生
庚子春来病毒流,瘟风阵阵袭金瓯!
千村有路无人走,万众无忘有国忧。
赤胆南山奔武汉,白衣卫士护神州。
军民奋力齐披甲,滚滚征尘战未休!
花开近矣
散文/罗捷媚
2020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数字,这个数字的谐音就是爱你爱你;2020年同样也是不寻常的一年将会被历史铭记,新型冠状病毒被从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里悄悄外涌,一场灾难悄无声息地从武汉向四处蔓延。农历大年二十九零点,门口的春联还没贴上,大红灯笼还没挂起,过年的喜庆已在淬不及防中被毒魔按倒在地下,为防止疫情扩散,武汉封城。
听到武汉封城的消息时,我正在书房校对书稿,刚下班回来的儿子叫我快点出去看电视新闻。电视上告知全国人民,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人传人的速度快,并反复告诫,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去的话尽量带口罩。其实,一直关注非常新闻的儿子从去年的12月31日就告诉我们武汉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并且只要有新的消息,他一定会发到我手机,让知晓。可那段时间我是最忙碌的,白天忙学生的期末复习,回家门一关就窝在书房,一直没把这事放在心里。直到钟南山院士在新闻上告诉我们,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会人传人,没事尽量不要去武汉,我才意识到时态严重,要钟南山来处理的事情,绝对不是小事。到农历二十九零点(1月23日)武汉封城消息一出,我的心咯噔一下,随即一阵恐惧蔓延心头。
白天我刚去了陈村花市逛了半天,前一天又去了顺峰山公园参加一个活动,这些地方都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我又没戴口罩,不知我接触过的人是不是带有病毒,他们有没有把病毒传给我;看新闻,佛山也出现了病例,同时又回忆起去年大姐夫就是肺炎引发心机衰竭去世,当时看过他在ICU插管抢救的情形,让我感觉人的生命太脆弱……一连串的忧虑和恐惧,让我吃不下睡不香。
心还悬在喉咙上,1月24日广东又开始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25日,广西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原本打算回广西娘家拜年的,我都十几年没在过年时回过老家了。看来那里都去不了,国家号召大家都尽量呆在家里,不要出去,不给社会添乱,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呆家模式正式启动,每天透过电视滚动的新闻,看着不断增加的数字,看着网络满天飞的各种信息,似乎总要有些事情做才好。如果安静下来,我就无法淡定,就会拿着消毒液,不断地在家里反复喷洒,反复地擦拭各种家具。我知道,这是我的恐慌,我无法排解的恐惧。有一天儿子吃错东西引起急性肠胃炎痛得直打滚,丈夫带着儿子去了趟医院,刚好那几天我喉咙又有点痒(职业原因我一直有点慢性咽喉炎),胸口有点闷,于是不停地拿着温度计测量全家人温度。正在看欧冠足球赛的丈夫突然对着我吼“你能不能消停下来。”
我楞住下,倍感委屈,跑回书房,眼泪吧嗒吧嗒地流着。我知道自己恐惧、家人也恐惧,新冠病毒传染速度之快,令每个人都恐惧的,恐惧自身感染,恐惧家人感染,恐惧这场疫情没有尽头。正在我无处安放恐惧的时候,一个武汉的朋友(其实是我年前做专访认识的)给我发来一段视频,原来是她们小区大年初三唱国歌的视频。小区的窗户、阳台上,站着居家隔离的人,他们齐齐高唱《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国歌》,高喊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场面很震撼,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流淌,我热泪盈眶,身处疫区武汉,所有的市民都是那样的乐观,他们隔着窗户,隔着大门,互相鼓励大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驱逐恐慌,心乐一切都会好的。朋友说没封城之前,都不知道情况的严重,也没带口罩出入,又是经常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走动,现在居家隔离。但她和她的邻居们现在非常淡定,虽然她有朋友前几天刚感染去世了,但她说没事的,会好起来的,她们武汉人都相信,一切会过去的,武汉人都不害怕了,远在万里,防控工作做得这么到位的佛山,我还有什么理由害怕呢?
是的,我们不应该惧怕,因为那位我们最崇敬的逆行战士,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就在我们身边。他如一个定海神针一样,让这个时代镇静。他刚说让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却在下一刻买票挤在餐车一角到疫情重灾区。他时时跟进疫情发展,细细关注国民安危,他一次次出现在新闻里,每一次都淡定如斯。他说,武汉是可以过关的,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他眼含热泪,他眉目动容,因为他知道一切,他知道困难,他知道瓶颈。可是他依然逆风前行,因为他是一个战士。
武汉人不害怕也坚信一定能战胜毒魔的,因为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变成他们生命的守护神。那位身患“渐冻”绝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妻子被感染隔离,他却把对家人的挂牵深埋心中,带领全院医护人员冲锋在前,他说:“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那一瘸一拐的脚步是他在奋不顾身地用生命跟死神赛跑。那个名叫张丽芬的全军模范护士曾在2003年参与抗击“非典”,如今她和女儿,一对最美母女共赴武汉救援前线。她说:“我是党员,我深知前方有未知的风险,但一想到女儿能像自己17年前那样奔赴阻击疫情的前线,使我感到光荣。”那位累到咆哮大哭的急诊科医生郑先念,哭泣过后迅速投入医疗抢救中;那位史上最严护士长陈静,以超高超严标准要求自己区域内所有的人员,被大家称为“妈妈”般的呵护……
武汉人也坚信,无论多难,一定春暖花开的。因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福建、江苏等多个省市第一时间组建派出多个医疗团队驰援武汉。那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医疗团队,一批又一批奔赴湖北奔赴武汉,就连“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四大“天团”也在同一天齐齐会师武汉,提振士气。在国家强有力的组织下,到今天为止已有三万多人的医疗团队会师武汉,支援湖北,在湖北布下天罗地网,“新冠病毒”已成瓮中之鳖,难逃医网。口罩、防护服、大米、粮油、蔬菜等一批批的物资,也从黑龙江、云南、海南岛、山东、贵州、上海等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武汉,支援武汉。世界各地的华人也自发筹集物资支持武汉。一架从澳大利亚墨尔本飞往武汉的航班,机上没有一个乘客,每个座位却都买了机票,原来是华人把物资放在各自的座位上让飞机把物资送到武汉,就连曾与中国为敌的日本,也筹集不少物资支持武汉。一个广西桂平的小伙子,家境不是很富裕,却用自己积存的两万多元,买了整整一个小卡车的大米、蔬菜,瞒着悄悄送往武汉,并留在武汉做志愿者。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五星红旗在武汉上空高高飘扬,在湖北上空高高飘扬,在全国各地高高飘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和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以他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告诉我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愈,我们终会战胜它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中国式速度交付使用,它们共同组成阻击新冠肺炎战场上的新堡垒,似铜墙铁壁,把病魔镇住了,武汉人心里踏实了,中国人心里踏实了,我的心里也踏实了。
那就让我们安心地呆在家里吧,做好日常防护,严防“新冠”漏网,让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呆在家里也可做一些自己想做而没有时间完成的事情,比如看看书,写写文章,锻炼锻炼身体。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听,今晚武汉的各个小区、各个社区,嘹亮的歌声再次响起,歌声如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武汉大地,吹醒了草芽,吹暖了人心……阳光灿烂、春风正吹,花开近矣,让我们静静等待吧!
注:罗捷媚,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乐从镇文学协会副会长,就职于南海桂城桂江小学,居于乐从
外卖
乐从劳村小学 何自棠(教师)
“请在2月14日下午18:00送至**中心医院住院部八楼内科806,王小姐,电话是****。”在这个非常时期,陈辉也照常骑着小电驴送外卖,当外卖员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红马甲,黑手套,超酷的手机装备,还有车架上富有个性的涂鸦,亮铛铛的耳机,一路飞歌,一切显得驾轻就熟,用他自己的话,“我早就是个老司机了。”可看他那幼稚懵懂的脸,才二十出头的小伙,装逼。
一份牛腩粉,外加三文治,还有一束百合花,三间店铺相互挨着,食物的主人一定非常熟悉这地段的,还蛮有情趣的。陈辉打包好后骑车飞奔,外面下起了雨,路面淅淅沥沥的,光滑得像块玻璃,不着痕迹。
在全民抗疫时期,马路上静得可怕,只有偶尔疾驰而过的汽车,奋力地打破城市的宁静,还有那一颗颗焦躁不安的心。
王丹孤身一人呆座在住院部八楼内科的长廊,狡猾的北风从玻璃门缝穿堂而过,吞噬着一切。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温是12度,望着窗外摇摇欲坠的树枝,还有那凌乱的街头,王丹浑身冰冷,回想起这十多天非人的经历,她自觉身心疲惫,残倦镂空,人憔悴得一败涂地。806三号床躺着的是王丹的妈妈,56岁的她刚同死神搏斗完,昨天才从重症监护室转来这普通病房。脱离呼吸机的王妈妈还是急促地喘着气,煞白煞白的脸有点吓人,体温连续三天正常、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这些体征符合才可解除隔离转至普通内科住院部,继续治疗妈妈的冠心病,所有条款王丹至今历历在目,她恨这些该死的数据,恨那些该死的病毒,恨不懂事的自己、恨抛妻弃女的父亲、还有那个选择逃避的负心人,所有的所有,王丹恨不得咬碎银牙吞进肚子,继而把他们抛向悬崖。
王丹的爸爸是一名电力工程设计师,在一次变压器调试工作中,不慎触电身亡,那时王丹才读初一。王丹妈妈一直是家庭主妇,没有工作,靠着丈夫的“余粮”生活,那种艰辛可想而知。懂事的王丹读书刻苦用功,中学和大学每年都有奖学金,她还勤工俭学,兼职读书两不误,好不容易大学毕业顺利参加工作,母亲却因长期的劳累过度,落下个冠心病,时不时往医院跑。
28岁的她一直忙于工作,婚姻大事不上心,妈妈却总是唠叨,没有安全感的她老是怕,怕像妈妈一样,孤独终老。
今年公司组织员工到上海迪士尼游玩,王丹主动申请带上妈妈,去外面见识见识,谁知道遭此厄运,1月20日回家后,妈妈感觉不适发烧,1月22日确诊感染新冠状病毒须住院隔离,王丹一行人全体须集中隔离。没有亲人、没有后援、也没有依靠,王丹母女可谓遇上了人生最艰难时段。王妈妈身体基础差再加上病毒的侵蚀,几乎到灯尽油干的地步,幸好医护人员的不离不弃,最终把她从死神手里抢救过来。而王丹却在集中营中得到社工无微不至的照顾,顺利渡过隔离期,前天才回到母亲身边。
一场生与死的较量,让年纪轻轻的王丹看清了人性中真实的一面,爱的谎言原来比病毒更加可怕,甚至是无耻糜烂。
原来,王丹这次上海之旅不仅带回了病毒,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插曲。王丹在闺蜜的穿针引线下认识了一位成熟且很有魅力的男士黄光,将近四十,此男是一名皮革经销商,时常到处飞,忙着采购洽谈,线上线下生活火红,日子过得很快活。性格忧郁的王丹碰上很懂情调的老牌男人,两人的发展自然不在话下,黄光好念诗文,出口成章,还会做一手好菜,用他的话,“此君莫问天上有,下凡到来两心知”,一来二去,两人很快确立了关系。相识两年多的日子里,最近黄光对王丹似乎有些怠慢,平时一呼百应的他跟断线的风筝若即若离,聪明的王丹察觉事情有些不妙,到黄光住所一问才知他年前已搬回上海老家。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望着黄光的微信留言,何等讽刺?
藉此机会,心有不甘的王丹要到上海一查究竟。殊不知,自己才是网中人。几经周折,才查得黄光的上海住址,就在他的小区楼下,王丹亲眼目睹黄光挽着一个女人的手,还拉着一个小女孩的手,在鱼池边嬉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
这个脆弱的女人舔着自己的伤口,亦要背负照顾病重的母亲,不堪重负。在十多天的隔离中,她思前想后,与其孤身走远路,倒不如博一回,拿我青春赌明天。
这时的王丹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情,她艰难的举步,麻痹的双腿钉在了地上,她透过门缝看着熟睡的妈妈,病房里只有吊瓶的药液在均匀地滴落,其他都死寂一般的安静。
王丹到护士站跟值班护士叮嘱了几句,径直走出了住院部,天黑沉沉的,雨势依然很大,就在大堂,她看到了正在张望的陈辉,“王小姐,您的快递,您的先生真有心,连续几天给您订餐,这还有您的鲜花。”陈辉一脸羡慕笑容,转身便钻进了雨帘。“来得正好。”王丹心里想,好不容易挤出一丝诡秘的笑容,“谢谢。”接过快餐,她毫不犹豫地鲜花甩进了转角的垃圾桶,朝公司的路上飞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