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圩

作者:乐从文化  |   日期:2017-12-30

乐从圩.png

乐从圩,位于乐从镇西北面,为镇政府所在地,与腾冲村、兴乐社区、葛岸村、沙滘村、上华村、平步村相邻。据传,清朝前期,有先民到九沙河边的六棵松树下摆卖货品,渐成圩市,始称“六松圩”。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因该地处于佛山两龙客商来往必经之道,为方便商旅,遂由多乡合资共建圩市,圩名乐从,后发展为乐从乡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001年设乐从社区居委会。

乐从圩2.png

乐从圩位于英雄河之西,细海涌之南。清代时,属于顺德县西淋都葛岸堡与平步堡;民国时期,属顺德县第五区乐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顺德县第五区沙隆乡;1961年,属顺德县沙滘区乐从人民公社;1983年,属顺德县乐从区乐从镇;1991年,属顺德县乐从镇乐从街区;1992年,属顺德市乐从镇乐从街区;2002年,属顺德区乐从镇至今。

圩内主要有陈、何、黄、李、刘和张等姓氏。2015年末,户籍人口12862人。其中男性6623人,女性6239人;80岁以上179人,最年长者99岁(女);实际在圩人口12355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约507人。非户籍外来人口40138人。圩内世居民族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顺德话乐从口音。祖籍该圩的香港同胞有1 人、澳门同胞有2 人。祖籍该圩的华人华侨有4人,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

圩内传统经营为商业圩市,为清代顺德县商业最兴盛圩市之一,素有“镬底地”之称,顾名思义,就是财源积聚之地。早在清代中期,圩内铺户就沿九沙河兴建,街道长达一千余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顺德县新增乐从丝市。20世纪20年代,圩内成为有名的蚕丝集散地,1921年,有广成和经栈等5家茧栈,同年,有永祥和、广和、公信和、和丰等茧市,同期,华侨回乡投资圩内商肆,市况鼎盛,时有“小广州、小金山”之称。其时,圩内有永安、长乐、连兴、下街和德兴等近20条街,店铺500多间,住宅300余间,民船圩艇500余艘,人口近万,茶楼14间,桑市丝市,机械制造厂多间,德祥机械铺所造“火船”机件蜚声海外,还有榨油厂、糖厂、义庄、布厂、有金银铺、钱庄、洋行、办庄、大安百货公司、电话局、电灯局和自来水厂等,而茧艇和丝船则停泊圩边,进入“担丝担银”的黄金时期。

20世纪80年代起,荔园饭店、华侨旅行社、乐从大酒店、中国人民银行、邮电大楼和新乐商场等逐步兴建,还有乐从影剧院和自来水厂。同期,圩场工商业逐渐繁荣,沿广湛路、三乐路和乐樵路乐从段有工厂商业公司等近500间,神州热水器厂、小太阳实业公司和乐成日用电器厂等知名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乐从糖厂规模大产量高,片糖成型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进入21世纪,圩内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房地产等发展迅速,2015年,有食肆、服装、家电、电影院、酒店和商业综合体等近1500间,金乐大厦等高楼拔地而起,商业化程度高。圩内居民以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和房屋出租为主要收入来源。

圩场有省道S121、乐从大道、城市道路环镇西路和乡道新马路经过,交通便利。1951年通电话,20世纪60年代中期通电,80年代中期通自来水和实现辖区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期通网络。有红棉古树2棵,位于红棉大花坛和新苑村公园。

乐从圩3.png

乐从圩建圩以来文化和公共事业兴盛。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知县陈志仪倡建葛堡义学,后在光绪年间由岑芳兰和陈晋藻开设葛堡书院。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行安堂,即金山会馆兴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有霍善怡、何瑞初和陈丽吾等创建同仁善堂。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平步葛岸两堡绅士陈文蔚和刘云藻开办联安社学。1958年,同仁医院与第五区卫生所合并,命名“乐从华侨医院”,1987年扩建为乐从医院;1981年,开办乐从中学,时为初级中学;1989年,沙滘中学(含初高中)落成开学使用。2015年,有幼儿园6所,其中乐从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337人,教职工57人;有乐从小学,6 个级,48 个班,在校学生2263人,教职工118人;有红棉小学,6 个级,24个班,在校学生1166人,教职工56人;有沙滘初级中学,3个级,44个班,在校学生2150人,教职工153人。有儿童公园和河滨公园等6个公园,有乒乓球室、篮球场和休闲绿道等体育设施。乐从文化中心图书馆,藏书约5200册。

圩内重要文献有《乐从圩志》,为罗子云于1988年纂修;有《英雄河畔话当年》第一辑,为饶树荣于1998年纂修,介绍了乐从圩历史人文情况。

乐从圩4.png

圩内现存民间信仰场所为三圣宫,建于清乾隆年间,供奉观音、天后和北帝三圣。在大年初一、观音开库和观音诞时信众会携带香烛、水果等祭品进行祭拜。有“三圣宫”神圣不可侵犯的掌故流传,相传1924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晚上,新胜街附近的大安公司起火,适逢刮北风,风助火势,越烧越厉害,附近店铺民居均被焚毁,唯独三圣宫不仅没被烧毁,就连庙门口的油纸灯笼也安然无恙。

乐从圩主要历史事件有:乐从举义,清宣统三年(1911年)农历三月廿九日,为配合广州起义,有三个营义军在乐从圩三圣宫集结,后三营志士攻打佛山驻赞翼堂清军,失败,回驻乐从、良教沙等地;火烧乐从圩,1938年农历九月十二日,驻小布日本侵略军进攻乐从圩,炮击开路,群众四散奔逃,匪徒趁机大肆抢掠财物,九沙河畔和茂杉栏等地被大肆纵火,千间店铺住宅毁于一旦,4名乡民在劫难中死亡;重建乐从圩,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经海外侨胞与国内同胞、绅士和宗族倡议,腾冲刘氏积极响应,重新建起桑廊、茧市、丝市,提出“凡到此建铺者免租20年”,以之鼓励重建。此后,腾冲侨属刘高建起岭南酒家,华侨刘胜祥建起厚兴酒家及店铺,荷村华侨刘胜熙建起卢山大酒店及德兴街一排店铺,刘达高建起纯轩路一排店铺等;复建乐从公路桥,1962年上华沙寨口堤决,冲毁刚建好还没通车的乐从公路桥,1969年复建;重要人物来访,1984年5月9日,丹麦中央合作委员会主席马丁·尼尔森率代表团到乐从区参观,1985年,一次性接待了1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

2007年6月,社区被广东省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2012年2月,被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广东省体育局评为“广东省优秀妇女健身队(站)”;2015年12月,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广东省宜居社区”。

(资料填报:何汝殷、吴嘉琪、冯立嘉,初稿撰写:何汝殷、梁贵敏,总纂:黄浩、自然村落普查办公室,航拍图:梁瑞腾)

T O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