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大课堂第四课回顾 | 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研究院陈家祠参访记

作者:乐从文化君  |   日期:2018-12-14

12月10日下午,乐从乡土文化大课堂迎来了一拨特殊的客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研究院的17名中外学子们。乐从历史博物馆筹建办黄浩老师、乐从风物书舍馆长梁燕霞老师为来访师生提供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微信图片_20181214150021.jpg


课业繁重的研究生们得以走出校园,走进乐从的乡村街巷,感受独具特色的岭南祠堂文化和建筑文化。


据参访团带队老师介绍,南方研究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还有部分外国留学生,在佛山这片土地学习大家希望了解这里的语言和文化,偶然的机会,他们了解了乐从镇文化融合创新中心的工作内容,因此才有了本次陈家祠之旅。


担任本次导赏的是黄浩老师,黄老师是原大墩中学的历史老师,现任乐从历史博物馆筹建办研究员,对乐从的文化古迹资料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作为对家族祖先的祭奠场所,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以来,宗祠在维持乡村秩序、维持民间道德规范、普及乡村初级教育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国式的农耕文明中富裕起来的乡土商人,事业成功后都普遍有荣返故里、修建宗祠、光宗耀祖的美好理想。


黄老师从建筑规制、公益、功能使用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的陈家祠的建筑文化。此外,黄老师还从祠堂修建时的总理机构、筹款行为向大家介绍了古时民间自治的传统。



微信图片_20181214145023.jpg


乡土文化大课堂致力于向镇内外居民传播乐从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目前,课程已经开展四节,让中学生、研究生、市民群众等不同群体见识了丰富多彩的乐从文化。


微信图片_20181214145021.jpg


北方外国语大学南方研究院简介

微信图片_20181214145013.jpg

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研究院,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新模式”的重要成果。南方研究院旨在通过整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丰富的全球化资源,服务南中国企业产业升级和全球化进程。致力于区域及产业研究、培养全球化人才、促进产业升级与对接。


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研究院,落户于广东省佛山市中德工业服务区。立足佛山,面向珠三角,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项目引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以便更好的发挥北京外国语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推动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打造华南地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高地。

T O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