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墩村,位于乐从镇的东面,距离镇政府3.5公里,与小涌村、路州村、荷村相邻。据传,南宋咸淳年间,因南雄珠玑巷苏妃事件,由罗士贵带四百多人迁至今大良避祸,其中有蔡氏到此开村而渐成村落。因当时村旁有一个大土墩而得名大墩。
村庄紧邻佛山新城,有大墩涌从村中心蜿蜒流过。宋代时,属南海县;明清时期,属顺德县西淋都平步堡;民国时期,属顺德县第五区大墩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顺德县第五区桂腾乡;1961年,属顺德县沙滘区乐从人民公社大墩大队;1983年,属顺德县乐从区大墩乡;1991年,属顺德县乐从镇大墩管理区;1992年,属顺德市乐从镇大墩管理区;2002年,属顺德区乐从镇大墩村委会至今。
村中主要有何、梁、冯、蔡、余和陈等姓氏。其中,何姓在宋咸淳九年(1273年)从南雄府梅嶺沙水铺珠玑巷迁移至本地。梁姓在宋咸淳十年(1274年)从南雄珠玑巷迁移至本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3744人,其中男性1840人,女性1904人;80岁以上78人,最年长者98岁(女);实际在村人口有3618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有2735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有319人。非户籍外来人口5000多人。村中世居民族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顺德话乐从口音。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有70多人、澳门同胞有60多人、台湾同胞有6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有50多人,分布在危地马拉、巴西和马达加斯加等国。归侨有1人。
公共设施方面,有城市道路岭南大道和县道荷岳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村内1962年通电,90年代中期通自来水,1995年通电话,1997年全村实现水泥硬底化,20世纪90年代末期通网络。
大墩村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从清代的平心家塾,民国时期的怀友家塾和福缘小学,抗日战争后的溁川小学,1966年办大墩幼儿园,1985年开办大墩中学,1997年大墩小学易址开办,2001年大墩中学易址落成,传承不断。2015年,有大墩中学,42个班,在校学生1962人,教职工147人。有大墩幼儿园,在园幼儿384人,教职工42人。有体育公园,内设灯光球场和演艺台等。有大墩综合文化楼,内设乒乓球室、舞蹈室、棋牌室、社区医院和藏书1500多册的图书室。村中有大叶榕和细叶榕古树4棵。
村内传统经营为种桑养蚕、塘鱼养殖和种植甘蔗,缫丝制丝业曾经兴盛。十九世纪末期,有广和兴机器缫丝厂,机器一台,年产生丝几百担,产值约几十万银元。民国初至1921年,有世昌仁、嘉和、垣安纶丝厂,日产丝近百斤。1922年到1928年,大墩还有丝厂3间。至20世纪70年代,村内很多女性学绣花,从村内绣花厂拿绣品回去加工,既娱乐又赚钱,由兴趣变成一种习惯,直至今天仍然有广绣技艺的传承。村内现时工商业并举,农业为辅。农业以塘鱼养殖为主,有桂花鱼、鳝鱼、大头鱼和鲫鱼等,有鱼塘面积337亩;工业以洁具制造、金属简易加工、五金加工为主,有工业企业64家;商业主要为餐饮和零售,有商户165家;2015年,农业产值约1500万元;工业产值约2.8亿元;商业销售额230万元。村民以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工资收入及村集体经济分红为主要收入来源。
该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30多座,代表为玉堂北便街一巷3号,主体三间两廊布局,金字硬山顶,青砖墙,麻石窗框,铁窗枝,窗楣有几何图形石雕,街门向西,小屋檐素胎瓦当,花鸟砖雕墀头,麻石制成的门框、门额和门槛,有趟栊门,保存完好。
村中现存宗祠有4座,为梁氏家庙、爽翁何公祠、何氏宗祠和冯氏宗祠。其中梁氏家庙,始建于明朝,重修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晚清岭南祠堂建筑样式,占地约1150平方米,三路两进,由中路祠堂和两翼间衬祠组成,抬梁式木结构,鑊耳山墙,蓝色琉璃瓦剪边,前为五阶石级,正中有一方形直径为80厘米的“团龙”石雕,俗称“鲤鱼跃龙门”,祠堂后座正前有一香亭,也称“圣谕亭”,原挂有明崇祯皇帝对梁衍泗嘉奖的“圣谕”匾额,祠堂为佛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爽翁何公祠,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单位。
村内有碉楼、石磡和家塾等其他传统建筑。同安碉楼,建于清末民国,楼共三层,为三砼实心青砖墙,墙开瞭望檐和开窗,用作瞭望和防守。同安石磡,建于民国初期,长368米,形成石磡一条街,石磡全部由一块块方正的红砂岩堆砌而成,避免了居民被大墩涌水浸水漫,又使这条水道充满历史感和生命力。同安大街上还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平心家塾。
代表性碑刻有“金馬坊”和“玉堂里”,立于清代光绪年间,现存梁氏家庙正门。有旗杆夹石刻,刻有“恩科中式第六十一名舉人光緖癸巳”字样,立于梁氏家庙门前。有“重修果满堂碑記”,立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现存康公主帅庙。有“重修果满堂題名碑記”,立于清乾隆年间,现存文武庙。代表性楹联有“新猷宏國治、廉吏著家聲”,书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存于梁氏家庙。代表性匾额有“梁氏家廟”木匾,书于明代,存于梁氏家庙正门。有“懷友家塾”石匾,落款为“民國丙寅仲秋吉旦”,现存怀友家塾。
村中有《冯氏族谱》,为冯杰良在2016 年重新纂修,冯氏以“立做人之道理,以德服人,称高尚之品格”为族训。《何氏家谱》,为何氏后人所纂修。重要文献有《崇祯皇帝谕》,牌匾存于梁氏家庙圣谕亭。
主要宗族活动有:何氏宗亲联谊会在清明节期间组织族人拜祭何氏太公,在大墩新公园筵开300多席宴请村内及外地何氏宗亲及友人。梁氏、冯氏和蔡氏的宗亲活动:农历七月初七,上午梁氏宗亲理事会到康公主帅庙供奉金猪,熏香拜祭,中午邀请村内老人和各地梁氏姻亲共聚斋宴,晚上梁氏冯氏蔡氏筵开300多围荤宴,同时举行慈善拍卖。
该村代表性民间信仰场有北帝庙与康公主帅庙。北帝庙,始建于清代,据传,解放前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辰,何氏族人都到庙作纪念供奉,全天参拜和食斋宴到深夜,相当隆重。解放前每年九月初九日北帝公成仙日,中午全村排长队到北帝庙,抬着北帝公,醒狮陪护,锣鼓队彩旗队随后,巡游全村大街小巷,并在现时村委会门前的河涌(大氹)水上搭起戏棚,连续三日四晚做大戏。康公主帅庙,建于清代,内有康公庙,有旧楹联“金闕功完天上,玉書福遍人間”,有天后宫,有旧楹联“海上神燈時時護世,雲中姣服處處揚靈”,有文武庙,有旧楹联“桂苑香騰北斗,桃園氣靄南天”,有“萬福禅林”木匾,书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现逢农历七月初七上午,梁氏宗会理事及信众到庙祭祀康公主帅。村中流传有《大墩黎涌地》和《大墩稔海虾》的民间掌故。
村中主要人物有:梁衍泗(1600—?),幼时人称“神童”,十六为秀才,十九岁中举,明崇祯元年进士,入翰林院成为大学士、曾任礼部清吏司主事、广西柳州副都御使提督学政、福建粮储道副使、两广盐铁储道使,为官清正,朝廷表彰其功绩,赐他出生所在地为“金马坊玉堂里”;梁学源(生卒年不详),字克祖,号壶洲,1693年中举,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成进士,1704年出任湖南安福知县,为官清正勤恳,后调任云南太和县,回粤后执掌越秀书院,传世有《壶洲集》、《宦游集》等;梁梅(生卒年不详),字锡什,又字子春,出身优贡,清道光年间广东著名藏书家,著有《寒木斋集》;何泳(?—1938),国民党军队第六预备师二十二团机四连二等兵,在江西抗击日本侵略军战斗中阵亡;梁志坚(1937—),村致富能手,顺德区乐从镇昌盛钢铁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乐从钢铁贸易协会永远名誉会长。
2004年7月,大墩村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广东省星光老年之家”;2007年7月,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
(资料填报:梁敏桦、何彩儿、冯立嘉,初稿撰写:梁敏桦、梁贵敏,总纂:黄浩、自然村落普查办公室,航拍图:梁瑞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