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村,位于乐从镇的东北面,距离镇政府1公里,与荷村、兴乐社区、乐从圩、平步村、小布村相邻。南宋中期,有先民迁入而渐成村落。以一条曲折盘旋如山藤的小涌回旋环绕村庄而得名藤涌,后来,村人取“飞黄腾达,气冲牛斗”之意更名腾冲。2001年设腾冲社区。
村庄位于省道S121和三乐路的交汇处,俗称“十字公路”,又处于英雄河和细海河的交汇点,俗称“十字河”,交通便捷。宋代时,属南海县;明清时期,属顺德县西淋都平步堡;民国时期,属顺德县第五区腾冲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顺德县第五区桂腾乡;1961年,属顺德县沙滘区乐从人民公社腾冲大队;1983年,属顺德县乐从区腾冲乡;1991年,属顺德县乐从镇腾冲管理区;1992年,属顺德市乐从镇腾冲管理区;2002年,属顺德区乐从镇至今。
村中主要有刘、周、唐、郭、陈和陆等姓。其中刘姓于宋宝庆元年(1225年)从南雄珠玑巷迁移至桂圃,明宣德元年(1426年)由桂圃分迁到本地。周姓于宋嘉泰年间从南海上沙坑迁移至本地。唐姓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之前已居住本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3240人。其中男性1484人,女性1756人;80岁以上99人,最年长者96岁(男);实际在村人口2225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10人;海外留学人员5人。非户籍外来人口4500人。村中世居民族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顺德话乐从口音。
村中的港澳台同胞,华人华侨人数多,侨居海外历史早,贡献大。据县志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年),腾冲人刘乐已经抵达留尼汪。2015年不完全统计,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1200人、澳门同胞有450人、台湾同胞有2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2600人,分布在南非、马达加斯加、留尼汪、塞舌尔、加拿大和美国。抗日战争时,腾冲华侨通过捐资等方式参与抗战,抗战胜利后,海外乡亲全力支持家乡建设,时有侨属刘高建起“岭南酒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留尼汪华侨捐建有藤涌小学、藤涌德良学堂,侨资兴办有龙泉学堂。
腾冲村圩市和商业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延续至今。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已经设圩,为当时乐从八圩之一。至清咸丰年间,腾冲新增市为新市,为村民贸易之所。19世纪末期,村中盛行生丝制造和贸易,有经利、巧利、阜经纶、悦经纶等丝厂。民国初至1921年,有锦成、经利经、怡利、宏记、广纶生、纶利坚等丝厂。至1978年,腾冲办起乐从第一家钢铁贸易公司,20世纪80年代,钢铁贸易形成规模化市场雏形,2010年3月,乐从镇获授“中国钢铁专业市场示范区”称号,腾冲钢材市场占乐从钢铁市场分额的二分之一,2013年8月,腾冲钢铁市场商户撤场搬迁,繁荣的钢铁贸易成为历史。村内现时以塑料、布匹、钢材和床上用品的销售和加工为主,有厂房、商铺和仓库400多家,2015年,工业总产值4500万元,商业销售额7200万元。村民以工业生产、商业经营、村集体经济分红和房屋出租等收入为主。
该村20世纪60年代中期通电,70年代中期通电话,1987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1989年通自来水,90年代末期通网络。有腾冲幼儿园,2015年在园幼儿286人,教职工29人。有体育公园、腾冲公园、三坊公园、社区活动中心和图书室,有藏书2900册。村中有酸枣树、细叶榕、樟树、龙眼古树名木8棵,其中的酸枣树树龄有800年。
腾冲村为佛山乃至广东中西合璧风格古建大屋的汇聚之所,村中完好保存有30多座均规模宏大的广府建筑。其中,刘氏宅第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堪称清末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建于民国23年(1934年),占地180平方米,水磨青砖墙、砖雕墀头、麻石门框、趟栊门、木制对联为“蔭澤後人渊源盛,廬萍遠洋歸老家”,由书法家刘春草书,屋中彩色玻璃、木雕饰件、水井、井泵和家具等保存完整;下照后街六巷4号民居,高三层,镬耳山墙形制,麻石制成门框、门额和门槛,小屋檐素胎瓦当,雕花封檐板,有花鸟砖雕墀头和阳台,屋内还有大量精美木雕。
村内宗祠有11座,其中的愚乐刘公祠,三间两进,青砖墙,麻石脚,石门额阴刻“愚樂劉公祠”楷书,落款“民國十九年重建,鄧通任書”,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单位;有周氏宗祠、西斋刘公祠、山宗刘公祠、接平刘公祠为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单位。其它为:立忠刘公祠、容斋刘公祠、讷斋刘公祠、觉軒刘公祠、显堂刘公祠、唐氏宗祠。这些祠堂门额的石匾基本为原石匾,充满着历史的韵味。周氏宗祠内有书于清光绪年间的“會魁”木匾、“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木匾;立忠刘公祠内有书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欽加內閣中書”木匾。唐氏宗祠有碑刻《讀書亭記》,落款为“民國廿四年乙亥春三月”。此外,村中还有掘涌坊凉亭、慕参书舍,三余学社等其它传统建筑。
村中族谱有《周氏族谱》,由周氏后人于民国11年(1922年)纂修;《刘氏族谱》由刘氏后人于民国16年(1927年)纂修;《唐氏族谱》,由唐佩禄、唐耀广于2005年纂修。重要文献有刘氏文集(卷一至卷四),家训有“示子箴言”。
主要宗族活动有:刘氏族人在清明节期间到西樵山拜刘氏太公;周氏族人在清明节期间到番禺南山峡拜祭周氏太公;唐氏族人在清明和重九前一天进行春、秋二祭,在祠堂拜祭祖先。
村内有民间信仰场所福善堂和太婆祠。福善堂,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其供奉观音、玉皇大帝、华佗等,堂内有“一身係漢室安危君臣之間真同骨肉,百代仰髯公威望忠義之極便是神仙”、“福兹土阜而康群沾惠澤,善乃心感必應共仰威靈”等四对旧联。在五月初八龙母诞时有念经和上香等拜祭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村民一年中有多次拜祭活动;太婆祠,始建于明代,供奉周氏太婆,逢正月初五、三月十九、五月十九太婆诞时,信众上香拜祭。
2014年10月,《乐从镇腾冲居委会自主改造方案》获得通过,富庶发达的村庄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村内流传有刘姓先祖栽种柏勒(棫)树的故事等。
腾冲村自古人才辈出。主要人物有:刘元(1235—1269),宋咸淳三年(1267年)丁卯科解元;刘参(生卒年不详),明代梧州府同知;周世雍(1493—1558),明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任江西按察司副使;梁志元(生卒年不详),明代贺县巡检;刘崧(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举人;刘枢(生卒年不详),清同治举人;周业恩(1812—1879),清光绪丙子科副贡;刘佐朝(约1893—1936),民国著名陶艺师,国内现藏精品有《米颠拜石》、《拍蚊公》、《阿崩剃须》;刘成基(1895—1970),美籍华侨,一战期间在法国圣母山、圣幽云山两役中负伤,获美军司令部、法英联军司令部嘉奖,誉为华裔美国军人英雄;刘文波(1872—?),留尼汪华侨,解放前返乡,大力倡议华侨捐款办学,为腾冲村教育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刘任球(生卒年不详),大革命时期著名人物,曾组织本地区中国共产党活动,对革命发展起重要作用;刘镇辉(1960—1979),革命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五师四九三团战士,在对越自卫还击中牺牲;刘胜昭(1919—2002),爱国华侨,捐助家乡,不遗余力;刘昌荣(1932—2010),爱国华侨,曾为祖国赈灾办学;刘泽棉(1937—),陶艺大师,师承叔公刘佐朝,深受刘传等名家影响,是“刘胜记”第四代传人;周永添(1954—),著名书画艺人;刘志敏(1985—),清华大学医学博士。
2008年9月,腾冲村被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达标单位”;2009年9月,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资料填报:刘赐锋、冯立嘉,初稿撰写:刘赐锋、梁贵敏,总纂:黄浩、自然村落普查办公室,航拍图:梁瑞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