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村,位于乐从镇的东北面,距离镇政府2公里,村庄东接佛山新城,南面与腾冲村相邻,北面隔东平水道与禅城区相望。南宋中期,有欧氏、刘氏等姓族人到此地开村,原名“桂圃”。后有何氏迁入,分为“大圃”和“小圃”,何氏居住小圃,随着欧、刘氏向外搬迁,何氏族人将桂圃更名为“小圃”,后因音相似而称为小布。
宋代时,属南海县;明清时期,属顺德县西淋都平步堡;民国时期,属顺德县第五区桂圃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顺德县第五区桂腾乡;1961年,属顺德县沙滘区乐从公社小布大队;1983年,属顺德县乐从区小布乡;1991年,属顺德县乐从镇小布管理区;1992年,属顺德市乐从镇小布管理区;2002年,属顺德区乐从镇小布村委会至今。
村中主要姓氏为何姓,何氏宋代从开封府杞县迁移至广东保昌(南雄)县,元代延祐年间从南海迁移至本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2238人,其中男性1048人,女性1190人;80岁以上42人,最年长者98岁(女);实际在村人口1400人;生活依靠农业收入的有112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有838人。非户籍外来人口有778人。村中世居民族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顺德话乐从口音。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180人、澳门同胞120人、台湾同胞1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400人,分布在南非、荷兰、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法国。归侨2人。
公共与文体设施:有省道S121经过,交通便利。1964年通电,20世纪70年代初期通电话,1986年通自来水,1990年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期通网络。有小布童乐幼儿园,2015年幼儿250人,教职工20人。有大山公园和小布公园,设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和健身路径等,供村民休息和体育锻炼。另有灯光球场和小布图书室,藏书3000多册。
村中传统经营为种桑养蚕、塘鱼养殖和种植甘蔗和沙葛,曾经有兴盛的缫丝业。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有永兴纶缫丝厂,次年有广利和、宏记隆机器缫丝厂,1922年到1928年,村内还有丝厂两间。改革开放后,引入钢铁销售商家进驻,1988年形成规模化钢铁市场雏形,后成为全国知名钢铁销售市场,2008年时最为鼎盛,商户超400家,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贸易总量超过1000万吨,年土地租金收入超8000万元,2004至2012年间,村民仅股红分配每人年均超3万余元,为乐从镇之最。2010年3月,乐从镇获授“中国钢铁专业市场示范区”称号,小布钢铁市场占乐从钢铁市场分额的二分之一。2013年8月,小布钢铁市场商户撤场搬迁,繁荣的钢铁贸易成为历史。2015年,有鱼塘面积60亩,农业产值120万元;有工业企业6家,工业产值250万元;有商户23家,主要为零售业,销售额1500万元。村民以商业经营、工资收入、房屋出租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分红为主。煎堆、油角、年糕、粽子和栾樨饼等是传统节庆食品。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23座,代表为大宗街北五巷1号昌海公故居和镇东里1号民居。昌海公故居,明代建筑风格,三间两廊布局,墙体为蚝壳与青砖混合墙体,下边红砂岩勒脚石,屋顶为镬耳式封火山墙的三合院式传统建筑。
该村现存宗祠5座。何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成现状,坐北向南,占地153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两进,两侧各有两间衬祠,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滴水剪边,头门脊檩上刻有光绪年款,正门柱上刻着“皇罗伞”人物雕刻,墙上有清末岭南知名壁画大师杨瑞石的原创壁画,最左侧衬祠麻石门额阴刻“郷約”行书,衬祠与主体无青云巷相隔,祠堂形制比较特别。大夫祠,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坐南向北,三间三进,纵深45米,后座分上下两层,比前两座明显高出,该结构少见。时庵家塾,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以上3祠均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另有新南祠和元夫祠。
其他传统建筑有累朝恩宠牌坊,位于小布北堤外,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以青麻石为主体,朝北面河,高约5米、宽7米,横向石匾额刻有“累朝恩寵”四字,为明朝知县举人何汴和何右之所立,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单位。何芸庵夫妇墓,又称大山古墓,始建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重修,墓体为花岗岩原身挖成,有黑云石石刻墓碑,为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单位。有古巷闸门楼,红砂岩上刻“虞部第”,古朴庄重。村内还有村心古私塾。
代表性石刻有“桂香古道”,书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有旗杆夹石刻六对,其一刻有“咸豐辛酉補行戊午科郷試中式第壹百五十四名、光绪已夘科顺天郷試中式第壹百六十四名、光緖乙酉科顺天郷試中式第九十六名舉人”。代表性楹联有“凝思撰記留骚客,香茗尋芳问主人”,书于民国26年(1937年),现存凝香亭。代表性匾额有何沾谕祭牌木匾,刻有“正德改元欽命諭祭安南正使正一品服臣何沾恭承”,书于明正德年间,现存小布档案室。有“大夫祠”石匾,为翰林院庶吉士宗孙达善书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现存大夫祠。
村内族谱有《桂圃何氏族谱》,为何氏后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修,民国元年(1912年)刊印。何氏族人以“读书、循理、勤俭、和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有德者报之而勿忘、有怨者忘之而勿报,清白遗一经终身用之不尽,扶摇程万里有志自可竟成”作为祖训。重要文献有《名人录》,为小布档案室于2003年编纂。民间信仰场所有水月观音宫、三间庙、主帅庙、村心社公和三坊社公等9座,时有信众拜祭。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进驻小布村,在“万福堂”设立驻点。1967年,小布村旁边动工兴建佛山澜石大桥,号称东平河上第一桥,两岸居民过河不需要靠摆渡。
村中有金手印御史何沾的故事广为流传。何沾(1464—1514),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南京监察御史。相传正德初年,何沾为安南正使出使安南,顺利归化安南国王前来朝贡;在面圣受嘉奖时,正德皇帝问其为何不下跪谢恩,发现他跪下后仍如平常人站立一般高,便亲切地用手按在其右肩之上,称赞说“卿家真是好汉相”;退朝后太师梁储建议何沾在衣肩绣上金手掌印以表纪念,梁储又以何沾肩膊上有恩赐龙掌为由,要得恩赐黄罗伞一把以护遮龙掌之用。从此,人们便尊称何沾为“金手印御史”,因其出行均有黄罗伞随同,便有“小布黄罗伞”之称。村中还流传有桂圃“宝鸭地”的传说,小布百官图和祠堂旗杆夹的掌故,何珖、何允魁、何继之的故事。
小布村是远近闻名的科第之乡。仅明朝,出九名进士;明清两朝,进士举人、五贡、文武任官共有40人。何珖(1444—1504),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梧州知府、广西参政,性格刚直,以善断疑狱闻名于时;何淳(1475—1511),明弘治十五年进士,历任知县,户部主事,居官正直;何瑗(1479—1543),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官至山东参议,有才干,政绩屡获嘉奖;何继之(1503—1551),明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历任湖广长沙府攸县知县,福建按察司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等职;何允魁(1509—1593),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监察御史,为官廉悍,“吏民怀畏”;何太庚(1553—1592),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任广西桂林府兴安县知县;何豸(1554—1605),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任浙江嘉兴府嘉兴县知县,刑部山西清吏司主事等职。何早君(?—1910),南非华侨,留学日本,黄花岗起义前在广州秘密组织起义,被密探获知,被捕牺牲。何国柱(1887—1983),南非归侨,后居香港,筹款捐款于学校医院等,当选顺德归国华侨联合会首届主任。何瑞金(1911—1991),旅港乡亲,1988年,与海外众乡亲捐建桂圃小学落成,还有村内道路等,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资料填报:何浩达、冯立嘉,初稿撰写:何浩达、梁贵敏,总纂:黄浩、自然村落普查办公室,航拍图:何浩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