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华村

作者:乐从文化  |   日期:2017-12-21

上华村.png

上华村,位于乐从镇的西北面,距离镇政府3公里,与平步村、乐从圩、葛岸村、良教村相邻。南宋后期,有先民为避战乱经南雄珠玑巷辗转迁入此地开村。因在沙滩之地搭寮定居,故原名为沙寮。据传,村中有周姓,风水认为“周”与“舟”同音,周者舟也,舟不能在沙地行走,故改名上华。

村庄位于澜石河的南面,地势平坦,环村涌两旁绿树成荫。宋代时,属于海县;明清时期,属顺德县西淋都平步堡;民国时期,属顺德县第五区上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顺德县第五区平华乡;1961年,属顺德县沙滘区乐从公社上华大队;1983年,属顺德县乐从区上华乡;1991年,属顺德县乐从镇上华管理区;1992年,属顺德市乐从镇上华管理区;2002年,属顺德区乐从镇上华村委会至今。

村中主要有陈、霍、黄、梁和周等姓氏。陈氏在南宋从韶关南雄珠玑巷迁移至广东南海西樵大仙岗乡,到明朝再从南海西樵大仙岗乡迁移至本地。霍氏是清朝初期从乐从良教迁移至本地。黄氏在南宋从韶关南雄珠玑巷辗转迁移至本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2275人,其中男性1110人,女性1165人;80岁以上54人,最年长者年龄95(男);实际在村人口有2255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有41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2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4563人。村中世居民族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顺德话乐从口音。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有73人、澳门同胞有51人、台湾同胞有3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有211人,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法国、加拿大和毛里求斯等国。

村内传统经营从蓄水养鱼、种桑种果、桑稻混种,逐步发展成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曾有桑蚕、甘蔗、香大蕉和竹笋等经济作物,亦曾经有较为发达的制丝业。民国初到1921年,村中有大经、细利2间丝厂,产量颇丰。现时经营以工商业为主,农业为辅。农业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有鱼塘面积1258亩;工业主要有家具、五金、玻璃和石材等中小企业,有工业企业120多家,生产实木家具、沙发、板式办公家具和纸箱等产品;商业以餐饮、零售业为主,有商户80多家。2015年,农业产值2917万元;工业产值约2.5亿元;商业销售额9000万元。村民以工资收入、商业经营、村集体股份分红及房屋租赁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特色传统食品有农历四月初八蒸饼。制作过程主要是:将澄面过筛,加入生粉捞匀,滚水搅匀,用生粉搓成面团,加糖,借助饼模压成饼状,或在面团中加莲蓉馅,压制成型,旺火蒸熟,取出凉后,扫上生油,色泽晶莹,花纹清晰,口感香甜爽滑。

公共设施方面,有县道禅西大道和乡道樵乐路经过,交通便利。1964年通电,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自来水和通电话,90年代末期通网络,2010年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

村中历来崇文重教,据记载,1933年上华就有侨资兴办崇德小学,后来扩建为上华崇德小学,现已停办。2015年,有上华童星幼儿园,在园幼儿300人,教职工30人。村内有上华公园,内设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等。村民活动中心有“老人星光之家”,还有农家书屋和儿童书阁,藏书有1000多册。村中有芒果、龙眼、木棉古树名木4棵。

上华村留有较多的传统民居、祠堂、炮楼和庙宇等传统建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15座,代表为安怀坊九巷5号民居,侧廊高2层,主屋高3层,青砖墙;侧廊开门,为凹肚门形式,大门配有麻石门套,门上方饰有彩画,门顶部出檐,两侧有灰塑墀头,纹样精致;两侧山墙各层均有开窗,配有别致窗套,纹样精美。

村中现存10座祠堂,座落于村中心一条街,形成规模庞大的祠堂群,蔚为壮观。其中陈氏宗祠,建于清代,后多次修葺,占地约68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三座,青砖筑砌,用花岗岩制成门框、门额和门槛。门额有旧匾额刻“陳氏宗祠”为孔作辉所书,有旧楹联“松溪流蔭遠,颖水發源長”,两扇大门涂有彩绘门神,有人物故事的石雕墀头保存完整,有五子登科、竹报平安等字样,门左右有包台,包台前有两只大石狮子,祠堂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单位。其它为:霍氏宗祠、黄氏宗祠、周公祠、從吾陈公祠、念梅陈公祠、慕源陈公祠、敬樵陈公祠和西泉陈公祠。

上华村1.png

霍氏宗祠,有旧楹联“慶雲彰祖德,和氣振家馨”,该祠堂流传有追马霍的传说;黄氏宗祠,有旧楹联“江夏源流遠,安懷世澤長”;周公祠,石匾落款为“乙卯年孟秋重建”;從吾陈公祠,石匾书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祠内有旧楹联“留蔭積德遠,從吾枝葉長”;樂吾陈公祠,石匾书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祠内有楹联“留蔭千秋遠,樂吾萬年長”;念梅陈公祠,石匾书于宣统元年(1909年),祠内有旧楹联“留蔭源流遠,念梅福澤長”;慕源陈公祠,石匾书于宣统元年,有旧楹联“留蔭厚恩遠,慕源世代長”;敬樵陈公祠,石匾书于清光绪十七年,有旧楹联“留蔭仁德遠,敬樵永留長”;西泉陈公祠,石匾落款为“乙卯孟春重修”,有旧楹联“大社淵源遠,西泉世澤長”。村内族谱有《陈氏族谱》和《黄氏寻源》。各姓多以爱祖国、敦孝行、睦邻里、尚勤俭和重幼教为族规家训。

上华村2.png

会星门炮楼,建于民国16年(1927年),长宽约4.5米,高约7.2米,红砂岩结构,水泥楼板,有里大外小的梯形枪眼,正门麻石门额呈拱形,阳刻“會星門”大字,落款为“民國丁卯年建”,边杠雕花,炮楼正中为通道。该炮楼是顺德此类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单位。村内还有石刻“上華通津”,位于上华牌坊路口。

村内代表性民间信仰场所有振龙古庙,建于清代,重建于1995年,供奉主帅、观音、韦陀和王母娘娘等,信众在正月十四(艾胜节)会到庙烧香拜祭,颂经许愿。此外,村内还有西云土地、聚德坊社公等10座社公,供奉土地神等。

每年正月十四的“艾胜节”,是上华最隆重的日子。白天,村民们会组织醒狮队在陈氏宗祠出发,到振龙古庙拿令旗,一边起舞一边游走全村,处处洋溢节日气氛;晚上,各村民小组张灯结彩,布置晚宴,邀请亲朋友好共享美食,共度欢乐时光,饭后有醒狮表演和放烟花活动。

1962年7月3日晚上12点,因上华石碪决堤遭遇大水灾,洪水冲毁房屋28间,造成1人死亡。

村中主要人物有,陈炳森(1960—1979),革命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五师四九四团战士,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陈铭球(1950—1968),革命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68年5月在井冈山驻地因房屋倒塌牺牲;黄耀蘋(生卒年不详),曾为毛里求斯巨商和毛里求斯中华商会会长;有为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作贡献的陈寶鋼(1928—)、陈永裕、黄润昌、陈润足、黄润足、陈永耀、陈冠球和陈溢炽(1963—)等港澳同胞和华侨。

2011年6月,上华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12年12月,被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生育协会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

(资料填报:陈燕玲、冯立嘉,初稿撰写:陈燕玲、梁贵敏,总纂:黄浩、自然村落普查办公室,航拍图:梁瑞腾)

T O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