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教村,位于乐从镇的西北面,距离镇政府4公里,与良教村、南庄镇理教村相邻。顺德区乐从镇的理教村称为“顺德理教”。宋嘉定年间,时有霍氏在此地开村。后来村中父老商议,遵照“以理教人,以德服人”的先祖遗训,取名为理教。
村庄地势平坦,周围河涌密布。宋代,属南海县;明清时期,属顺德县西淋都葛岸堡;民国时期,属顺德县第五区理教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顺德县第五区葛良乡;1961年,属顺德县沙滘区沙滘公社良教大队;1983年,属顺德县乐从区良教乡;1991年,属顺德县乐从镇良教管理区;1992年,属顺德市乐从镇良教管理区;2002年,属顺德区乐从镇良教村委会至今。
村中主要姓氏为霍姓,据其族谱记载,其祖上于北宋后期元祐年间南下入粤,宋嘉定年间居顺德理教。2015年末,户籍人口507人,其中男性263人,女性244人;80岁以上8人,最年长者85岁(女);实际在村人口有317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46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19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413人。村中世居民族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顺德话乐从口音。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有约100人、澳门同胞有约1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有约120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危地马拉、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归侨约20人。
公共与文体设施:有乡道樵乐公路经过该村,交通便利。村内1964年通电,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电话,1995年通自来水和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期通网络。村内有篮球场和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
村内传统经营从蓄水养鱼,种桑种果,桑稻混种,逐步发展成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清末民国时缫丝业曾经兴盛,有“裕纶”号丝厂和“昌隆”号丝厂。1921年,有顺德桂洲裕纶茧栈的茧输往理教。20世纪80年代,工商业渐兴,曾经有生产手制粘土红砖的厂企。现时经营以工商业为主,农业为辅。农业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有鱼塘面积164亩;工商业有金属制造、餐饮与零售等企业,有厂房、商铺和仓库80多家。2015年,农业产值约390万元;工商业产值8120万元。村民以农业生产收入、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及村集体经济分红为主要收入来源。
村中现存广府民居5座,其中理教莲桂坊五巷8号民居,为青砖墙,麻石窗框,铁窗枝,窗楣有拱形山水灰塑,街门向北,小屋檐素胎瓦当,雕花封檐板,花鸟砖雕墀头,麻石制成的门框、门额和门槛。
现存宗祠有4座,为霍氏宗祠、耕隐霍公祠、直夫霍公祠和振藩霍公祠。霍氏宗祠,历经清咸丰八年(1858年)、民国13年(1924年)、2013年的重修重建,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坐西向东,三间两进,前门架梁为雕花抬梁式木结构,两根花岗岩前檐柱,四方出戟柱础,虾公梁、石狮、异形花卉斗拱隔架,素胎瓦当,青砖墙、花岗岩墙脚,后进采用镬耳形制。村中还有彥良家塾、东里霍公书舍、养正家塾,均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于2014年。
该村旧碑刻、楹联等较多,代表性碑刻有《理教村南順分界碑》,立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捌月,现存于樵乐路理教段。有《重建康作堂霍氏宗祠碑記》,立于2013年,现存于霍氏宗祠。代表性楹联有,“裕由祖德、後蔭宗枝”,书于清咸丰年间,现存于霍氏宗祠。“世代源流遠、宗枝奕葉長”,书于清咸丰年间,现存于直夫霍公祠。“感而遂通居高聽邇,應之如響過化存神”,现存感应宫。代表性匾额有霍氏宗祠木匾、直夫霍公祠石匾、振藩霍公祠石匾、耕隐霍公祠石匾,均存于相应祠堂。
村中有《顺德理教霍氏族谱》,为霍鉴联、霍赖年、霍应湘、霍应彬、霍永河和霍景塘于2014年纂修。重要文献有《良教乡志》,为霍祖荣于1988年纂修。霍氏族人以“扬宏开同耀、世振显家庭、勤学理礼谊、德仲尚维知”为家训。
主要宗族活动有清明节霍氏后人集中在霍氏祠堂祭祖,俗称“拜太公”。主要仪式有摆贡、跪叩拜祖、“进宝”和烧鞭炮等,教育子孙不忘祖先,不忘本。
村内民间信仰场所为感应宫,重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宫内供奉观音、北帝、天后、金花、地田、华陀、文昌和伟陀,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在该庙进行拜祭仪式,有摆贡、跪叩拜神和诵佛经等环节,祈求身体健康、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
主要历史事件有:1925年2月,理教乡农民协会被李福林军第七旅部属会同贺丰土匪两次炮轰围攻,焚烧民房60余间,杀死农会会员20余人。1940年5月,驻小布的日本侵略军由分队长盐赖率领20余人,在南海东村乡汉奸带领下,围攻理教“昌隆”丝厂,溺死1人,抢掠大批物资。1949年,理教大沙基崩堤,缺口长达30多丈,村内被沙坭覆盖的耕地面积达百亩。1951年,组建良理马联合小学校,在理教和马滘另设分校。2003年7月,理教霍应鹏同学以总分845分的成绩名列顺德区高考第一名。
据史料记载,理教村具有“南顺理教小村,革命薪火相传”的光荣称号。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都有理教村的霍氏兄弟姐妹参与。辛亥革命起义之前,知名革命家朱执信先生曾经以理教村、良教沙作为秘密活动点,鼓动青年起来参加革命。1936年,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通过理教村知名人土霍杜介绍一名化名张静芝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教师的合法身份来到理教村工作。其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国家和国际形势,号召南顺地区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反对内战,共同抗日。与此同时,张静芝又组织一个名为“联志自治研究社”的组织来宣传抗日救国,唤醒群众参加和支援革命,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作斗争。他在南顺地区发展和壮大了抗日组织,帮助东江纵队、西江支队转运枪枝弹药,为革命输送人材等。1939年后,张静芝因工作北调,理教革命联络据点由理教人霍窝祖和霍渐负责开展活动,不断吸收青年志士投身革命。
主要人物有:霍裕后(1188—?),原名为霍裕丰,宋嘉定举人,顺德理教霍氏始祖;霍朝泽(1332—?),明初人,字開省,号日修,七品军功顶戴;霍徵奇(1435—?),明崇祯副贡,广州府教谕等;霍汝珍(1922—1946),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烈士,东江纵队粤北支队战士,1946年在韶关附近作战牺牲;霍应鸿(1965—),危地马拉华侨,热爱家乡,推动危地马拉世界广东同乡会会务活动,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2009年6月,良教村(含理教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
(资料填报:谭少芬、何伟国、冯立嘉,初稿撰写:何伟国、梁贵敏,总纂:黄浩、自然村落普查办公室,航拍图:梁瑞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