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教村,位于乐从镇的西北面,距离镇政府3公里,与葛岸村、马滘村、理教村、上华村相邻。唐末五代年间,已有李姓等迁入居住,渐成村落。宋代,有先民迁来,见此地积沙成洲,拟名为“良洲”,明景泰五年,良洲有人获取功名,乡人认为是教育有良方的结果,故更名为良教。
村庄地势平坦,有沙良河水道在村中蜿蜒流过。唐宋时期,属南海县;明清时期,属顺德县西淋都葛岸堡;民国时期,属顺德县第五区良教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顺德县第五区葛良乡;1961年,属顺德县沙滘区沙滘公社良教大队;1983年,属顺德县乐从区良教乡;1991年,属顺德县乐从镇良教管理区;1992年,属顺德市乐从镇良教管理区;2002年,属顺德区乐从镇良教村委会至今。
该村主要有何、霍、冼和刘等姓氏。何姓宋代从雄州迁移至本地。霍氏宋代从南雄珠玑巷太康社经英德迁到本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1242人,其中男性594人,女性648人;80岁以上26人,最年长者97岁(男);实际在村人口有1190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32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52人;海外留学人员1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5094人。村中民族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顺德话乐从口音。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有约500人、澳门同胞有约15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有约400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和南非等国。
村中传统经营为种桑养蚕、塘鱼养殖和种植甘蔗。村庄历史悠久,在集市贸易和缫丝业方面曾经兴盛。明代村中已经设圩,为乐从地区八圩之一。19世纪末期,村中兴办有“广纯昌”缫丝厂,同年,“广和祥”丝厂也相继兴办。民国初至1921年,有经栈、广纯昌等丝厂。1921年,有顺德容奇广纯昌、锦源亭、利栈荣、经栈茧栈的茧输往良教。1922年至1928年,村中还有丝厂两间,这些丝厂产量产值都颇丰。现时经营以工商业为主,农业为辅。农业为塘鱼养殖,有加洲鲈鱼等,鱼塘面积319亩;工商业为金属制造、木家具制造和零售批发,有厂房、商铺和仓库等120多家。2015年,农业产值约880万元;工商业总产值约9570万元。村民以农业生产收入、工资性收入及村集体经济分红为主要收入来源。
公共与文体设施:有县道禅西大道和乡道樵乐公路经过。1964年通电,20世纪80年代初通电话,1995年通自来水和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期通网络。有良教幼儿园,2015年在园幼儿120人,教职工32人。有良教公园,设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村民活动中心为良教文化室,有农家书屋,藏书1200册。
村中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约50座。其中良教南便街九巷1号民居,坐北向南,镬耳硬山墙,青砖墙,麻石质窗框,窗楣有拱形山水灰塑,三级麻石阶上街门,小屋檐素胎瓦当,雕花封檐板,花鸟砖雕墀头,麻石制成门框、门额和门槛。
良教村现存祠堂10座。何氏家庙,为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良教祠堂群的组成部分,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占地面积497平方米,坐南向北,三间三进,前门架梁为雕花抬梁式木结构,采用硬山顶、镬耳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花岗岩墙脚,头进前设三步廊,雕花梁架,两根花岗岩前檐柱,四方出戟柱础,虾公梁、石狮、异形花卉斗拱隔架,有旧楹联“祖功宗德流芳逺,子孝孫賢世澤長”。
诰赠都御史祠,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据传明弘治皇帝孝宗朱祐樘为表彰曾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何经的功绩所赐建。祠堂占地面积718平方米,三间三进左边带一衬祠,硬山顶,灰塑博古脊,镬耳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有旧楹联“帝封御史家聲逺,祖自廬江世澤長”,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单位。此外,还有湛波何公祠、默斋祖祠、何大夫祠、潜斋何公祠、茅斋公祠、生祠、霍氏侨舍和太公厅。
村内有进士井,始建于明代,井口圆形麻石,井壁由青砖砌叠,存于何淡故居;有三孖古井,始建于清代,成品字型排列,由麻石砌成;有始建于明代的厚亭家塾、楼巷书舍;有石炮楼一座,始建于民国初年;有《太保古廟碑記》碑刻,重立于2013年,存于太保古庙前;有旗杆夹石刻七块,代表有“光緒丙子科中式順天鄉試第二百六十二名舉人”和“光緒乙未科會試第八十六名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分别存于良教祠堂群和诰赠都御史祠正门对面。旧匾额有何氏家庙石匾、何大夫祠石匾、厚亭家塾石匾、楼巷书舍石匾、潜斋何公祠石匾,诰赠都御史祠木匾和湛波何公祠木匾等,现存于各自祠堂和家塾。
村内有《庐江族谱》,为何氏后人于2008年纂修,何氏族人以“宪贤卿桂士,仁义礼智信。荣基绵福泽,华国耀文昌”为家训。重要文献有《何淡圣旨》,明成化年颁制;有《良教乡志》,为霍祖荣于1988年纂修。
主要宗族活动有:清明节期间,何氏家族后人集中在祠堂祭祖,俗称“拜太公”。农历七月初十“太保诞”,全村何氏家族亲朋戚友及远道而来的港澳同胞和华侨,参拜太保古庙和诰赠都御史祠堂里的祖先。农历四月初八,霍氏家族后人到三界庙烧香拜祭。
民间信仰场所有太保古庙和三界庙。太保古庙,始建于明代,经清光绪年和1985年重修,供奉唐朝玄宗时期何氏先祖何昌期。三界庙,供奉观音、三界圣像,信众逢农历四月初八烧香拜祭。
村内从2009年起,会在每年7-8月组织龙舟爱好者在沙良河举办三人龙舟赛,最多时有8支队伍参与,全村老少在岸边呐喊助威。
主要历史事件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良教乡绅霍峙南、霍峻南、何廉倡筑良教、马滘永丰围,河堤长1100丈,水闸三座。清宣统三年三月卅日(1911年4月28日),顺德程字营统带良教人何江(即何程礼)与北滘的周康、南海上岐的陆领等率领的武装队伍集中乐从圩参与乐从举义策应广州起义。1942年6月,因特大洪水造成的“困塱水”,农业损失严重,因此而后饿死的达200多人。1975年,村民参加顺德县开挖沙良河工程。1986年,马来西亚华侨何海天参加广州秋交会后首次回良教,并捐资建设良教文化中心和桥梁。
良教村科举兴盛,人才辈出。主要人物有:何经(1428—1495),字宗易,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累官至云南、贵州布政使、都察院副都御史,为官严正,平生喜作乐曲,善协俗调与村民唱和,时称“都宪歌”,著有《和两广观风集》、《南迁稿》、《京行百咏》等,村中流传有《顺德开县后最早登上龙虎榜的人—何经》的掌故;何淡(1424—1499),字仲美,明天顺元年(1457年)进士,历任山东滨州知州、工部员外郎、汉阳知府、贵州左参政,为官清廉爱民,减轻百姓负担,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受朝廷嘉奖;何应念(1817—1891),字敬堂,出自商家有胆略,先后率兵击溃张十五、李快蹂、陈金缸等绿林人马,论功获任游击,赏戴蓝翎,其热心公益事业,晚年回乡定居,捐款倡建葛堡书院,集资建良教乡约,改善民风;何国廉(1886—?),南洋吡叻顺德公馆元老,数十年贡献良多;清代有举人五贡何成浩(1864—1934)、霍峙南(生卒年不详)等多人;霍實郎(1890—?),民国国民政府军师长,抗战后积极捐资捐物重建家乡;何海天(1922—2002),推动马来西亚顺德联合总会活动,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2009年6月,良教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
(资料填报:何永鉴、何祖乐 何伟国、冯立嘉,初稿撰写:何伟国、梁贵敏,总纂:黄浩、自然村落普查办公室,航拍图:梁瑞腾)